巡航贺兰山,守护平安路——石嘴山交通运输执法人绘就双节出行安全画卷
双节期间,在石嘴山纵横交错的路网间,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石嘴山分局的“执法蓝”以路为弦、以车为符,奏响了一曲护航国庆中秋的平安乐章。
立体巡查:织密道路安全“防护网”
双节期间,返乡流、探亲流、旅游流叠加,辖区路况迎来“大考”。石嘴山分局精准研判交通态势,以“全域覆盖、昼夜联动”的立体巡查模式筑牢安全防线:对国道110线、省道302线等交通主干道,开展“拉网式”隐患排查,从路面坑洼到标识缺损,从护栏松动到排水隐患,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影响通行安全的细节;夜间依托电子眼监控系统,对辖区路段进行实时视频巡控,屏幕前的目光如炬,让超限、违停等违法行为“无处遁形”;白天则将重心投向桥梁、涵洞、急弯、陡坡等高危区域,加密巡查频次,执法车辆的警灯在车流中穿梭,既提升了路面见勤率,更用“看得见的守护”给群众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10月2日清晨,省道302线迎来一场特殊的“护航任务”。3辆从内蒙古驶入宁夏的98米超长大件车辆,因车身庞大、转弯半径受限,在急弯陡坡路段面临通行风险。执法人员接到预警后,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启动临时管控预案:一边设置警示标识引导社会车辆避让,一边指派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驾驶引导车,全程“贴身”护送,实时提醒驾驶人注意路况变化。经过近2小时的谨慎护航,大件车辆终于安全通过危险路段。事后,分局还联合养护部门在该路段增设爆闪警示灯,从“应急处置”延伸到“源头防范”,让安全防线越织越密。
针对双节期间未停工的涉路施工项目,分局严格执行“三查三看”标准:查围挡是否牢固规范、查警示标志是否清晰醒目、查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;看施工流程是否符合规范、看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、看应急处置预案是否完备可行。一旦发现围挡歪斜、标志模糊等问题,立即责令施工方整改,坚决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,让群众的每一段行程都“走得顺畅、行得安心”。
利剑治超:筑牢全链条惩戒“防火墙”
地处宁蒙交界的执法三大队石炭井固定治超检测站,是守护宁夏“北大门”交通安全的关键关口。双节期间,这里的执法人员坚守岗位,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,以“智慧+传统”的联动模式打响治超攻坚战——通过“非现场监控系统”对过往货车进行动态监测,自动识别超限超载车辆并实时预警;同时依托固定检测站,对预警车辆进行精准拦截、称重检测,形成“线上监测+线下查处”的闭环。
“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、教育一起”是这里不变的执法准则。对检测确认的超限超载车辆,执法人员不仅要求车主当场卸载、转运货物,彻底消除违法状态,还会耐心讲解超限超载对路面、车辆及驾乘人员的危害,让驾驶人从“被动接受处罚”转变为“主动拒绝违法”。同时,分局及时将违法信息抄送公安交管部门,实现“违法共治、联合惩戒”,坚决杜绝“带病”车辆、不合格驾驶人上路,为过往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。
暖心驿站:打造服务群众“生态圈”
双节期间,分局以“三心服务”为抓手,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:在各执法大队驻地、沙湖景区周边、高速收费站等交通要道,精心设置便民服务站,恒温饮水机随时供应热水,共享充电宝解决“电量焦虑”,应急医药箱备齐感冒药、创可贴等常用药品,让旅途疲惫的群众能歇脚、能求助;执法人员还在巡逻车上“配齐装备”——热水壶、雨衣雨鞋、移动电源、应急工具箱,遇到车辆抛锚的驾驶人,主动上前帮忙检修;看到携带行李的老人孩子,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。
10月3日下午,沙湖景区附近一位游客突发头晕,正在巡逻的执法人员发现后,立即将其扶到便民服务站,递上温水和降压药,待游客症状缓解后,又帮忙联系家人。“多亏了你们,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!”游客的感谢,正是对“执法蓝”最好的认可。
对石嘴山分局的执法人员而言,双节保障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践行“人民交通为人民”初心的“新起点”。他们建立的执法衔接机制、服务联动模式,将法律法规的刚性、制度规范的严谨、为民服务的温情,刻进每一次巡查、每一次执法、每一次服务中。(石嘴山分局执法三大队 詹虹璐 胡睿)